新聞動態
發表時間: 2017-12-28 11:22:48
作者: Shenzhen Zhongxinchang Technology Co., Ltd
瀏覽:
港珠澳大橋 澳門口岸 人工島專案
主要產品 : 木質防火門, 不銹鋼防火門, 防火卷簾門等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ㄖ楹J校┖桶拈T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將形成連接珠江東西兩岸新的公路運輸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依託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珠江三角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珠江兩岸發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於東岸,與香港交通聯繫不便是影響珠江西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的陸路需繞行虎門大橋,水路交通受天氣影響較大且運行時間較長,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珠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的需要。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國際經濟、金融、商業、貿易和航運中心,對周邊地區既發揮重要的輻射和聚集作用,同時又依託周邊地區的豐富資源。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珠江東岸地區經濟聯繫日趨緊密,香港經濟保持持續繁榮,珠江東岸地區率先建立起開放型經濟體系,成為我國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澳門以旅遊和金融保險為支柱產業,澳門和香港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分工和社會格局,使得兩地的經濟社會聯繫十分緊密。儘快構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強香港及珠江東岸地區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發展潛力,便捷港澳及珠江兩岸之間的交通聯繫,已成為三地共同的願望。
綜上,為完善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路,密切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改善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地區的持續繁榮和穩定,促進珠江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港珠澳大橋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三、工程概況及主要內容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根據達成的共識,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下同)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石散石灣,止於粵港分界線,下同)、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
海中橋隧工程採用石散石灣-拱北/明珠的線位方案,路線起自香港石散石灣,接香港口岸,經香港水域,沿23DY錨地北側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於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全長約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長約6公里;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的主體工程長約29.6公里。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結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採用隧道方案,其餘路段約22.9公里採用橋樑方案。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海中人工島,東人工島東邊緣距粵港分界線約150米,西人工島東邊緣距伶仃西航道約1800米,兩人工島最近邊緣間距約5250米。
海中橋隧主體工程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採用100公里/小時,橋樑總寬33.1米,隧道寬度採用2×14.25米、淨高採用5.1米。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Ⅰ級,同時應滿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規定的活載要求,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其他技術標準應符合原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中的規定。通航標準按交通運輸部《關於港珠澳大橋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批復》(交水發[2008]97號)執行。
口岸採用“三地三檢”模式分別由各方建設、各自獨立管轄,香港口岸區設置在香港境內;內地(珠海)口岸和澳門口岸在澳門明珠點附近內地水域填海同島設置。內地(珠海)口岸和澳門口岸人工島填??偯娣e約208.87公頃,分為四個主要區域,包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管理區、珠海連接線銜接區、珠??诎豆芾韰^以及澳門口岸管理區。
珠海連接線起自珠??诎度斯u,經灣仔、珠海保稅區北,止於珠海洪灣,接擬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灣段,全長約13.4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2米,橋樑總寬31.5米,隧道寬度2×14米。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Ⅰ級,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原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中的規定。
四、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的資金籌措
三方共建的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估算投資約381億元(按照交通運輸部對主體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專案資本金為人民幣157.3億元,其中:內地出資人民幣70億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出資人民幣67.5億元,澳門特別行政區出資19.8億元。資本金以外部分建設資金由專案法人(即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根據內地適用法律通過銀行貸款解決。